央视剧评 | 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用心而刻 为时而作

时间:2023-06-30 13:13:59阅读:1339
今年是上海国际电影节诞生30周年,各类活动精彩纷呈,彰显了全面回归线下的新活力。以“光影连接世界与中国”为主题的金爵电影论坛贯穿影节全程,为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些启示。中

2017是上海国际电影节诞生30周年,各类活动精彩纷呈,彰显了周全回归线下的新活力。

以“光影连接世界与中国”为主题的金爵电影论坛贯穿影节全程,为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些启示。

中国电影发展面临着国表里的新形势,电影人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体目标下,审度目前国际抵触与竞合的环境,满足幸福美好、公允正义的社会要求,担当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文化任务,坚持以群众为中间的创作导向,努力增强群众精神气力的价值要求。

在目前的形势和创作生态下,中国电影创作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

六大电影形态构成的电影格局

当下的外部环境不竭向行业和创作者提出新的挑战,2022年以来,中国电影创作的整体数量有所削减,但中国电影界仍展现出了坚韧的生命力和卓越的缔造力。

中国电影呈现出六大形态:

1.重点新支流影片:融合“主题性+类型+强商业元素”;如“长津湖”系列、“流浪地球”系列、“我和我的祖国”组合系列、“中国医生”系列等。

2.四大商业类型片:喜剧、动作、悬疑、警匪;如《独行月球》、“叶问”系列、“误杀”系列、“扫毒”系列等。

3.温暖现实主义:表现社会问题、边缘人物、温暖情感;如《人生大事》《保你平安》《妈妈》《我的姐姐》等。

4.动画片:低幼家庭片、青少年动画,布满想象的自由与自由的想象;前者如“熊出没”系列,后者如西游、封神、山海经IP群。

5.古代主旋律电影:英模片、革命历史片、红色地域片;如《望道》《秀美人生》等等。

6.艺术片:文艺片、纪实电影、纪录片、作者电影,如《宇宙探索编辑部》《大学》《气球》等等。

成熟的多样化格局是推动中国电影走上新高度的重要条件,如何适应后疫情时代观众的心理变化和精神需求创作出多形态的优异作品是中国电影人的新命题。

当前创作面临的五个不及

中国电影人应该正视当前创作的五个不及:

1. 高品质影片供应不及:应包管每年10部以上票房超过20亿的头部影片,30部以上票房超过5亿的腰部影片。

2. 新支流电影立异不及:要突破组合结构、大场面、密集动作、明星加持、强爱国主义+英雄主义这些已有的路径依靠。

3. 现实题材强度不及:锐度、新鲜性、共振性需再加强。

4. 中小成本电影的影院性不及:必看性、强度性不及,要进一步思索把握“奇、巧、准”的有机融合。

5. 电影创作整体水平不及:成熟的电影创作团队数量有限,青年人材数量和质量贮备不及。

清晰地认识到当下中国电影创作的不及,有利于中国电影人在行业共鸣中寻求配合进步。

未来创作的六大趋势

以对电影的热忱,对观众的尊重,对时代的担当,中国电影人近年奉献了一批优异电影作品,为电影发展带来动力,它们呈现出六大趋势:

1. 表现现代文明:表达尊重人的生命、自由、平等以及建立在这基础上的爱和牺牲。

2. 新支流的新形态:表现历史情节、真实人与事的改编及群众初心、社会公允正义等主题。

3. 温暖现实主义:表现社会问题、现实情感、亲情+友情等内容。

4. 新历史剧:具有群众性、古为今用、新武侠和新传奇等特色。

5. 超越地方性:从地域性到配合性、从民族性到世界性,打造熟悉的陌生情境。

6. 影院性:具有题材强度、形式强度、话题强度以及整体的完成度。

这些创作趋势表现了中国电影人在差别题材方面进行的努力与探索,为打造百花齐放的中国电影景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的电影强国之路,虽然艰辛,但布满希望。

作者:特约评论员 尹鸿

来源:CCTV电视剧